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系统性深化改革产业链布局发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来源:必发bf88唯一官方 发布时间:2025-05-07 16:04:282024年,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湖北省委、十堰市委部署要求,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五个以”工作,带领企业抢抓政策机遇、推进技术改造、扎实稳产增效,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
支持企业转型升级。获批“全省商用车智能化专用化研发制造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转型。易捷特BBG24车型预计2024年量产3.6万台;赛力斯增程式商用车正在开展样车试制;东风特汽氢能源扩项资质完成验收,氢能源重卡实现产销150台;世纪中远无人驾驶港口商用车完成样车试制,产销电动商用车600台。70%以上零部件公司实现转型,泰祥股份、劲驰车架、静博座椅、大旗液压、驰马线束等成为国内新能源主流车企一级供应商;同创精密公司攻克同步环精密成形技术难题,实现进口替代并反向出口。
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一是推进满园工程。新迁入企业41家,盘活工业用地467.5亩(1亩≈666.7平方米),30家公司实现扩能增效。二是推进培育工程。实施“五个一百家”(招引、技改、培育、上市、出口)行动,已招引零部件装备制造企业92家;滚动实施103个技术改造项目,已完成67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公司1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外贸出口企业10家,总数分别达135、50、155家;备案登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新增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累计培育各级创新创业平台34个,3家企业获批省级“新物种”瞪羚企业;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3家,省级“金种子”“银种子”企业10家。
三是推进扩容工程。新经济产业园已完成土地平整2000亩,机场路延长线已基本满足通车条件,同步推进水、电、气、管网一体化布局。以供应链建设提升产业质效。依托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用车、汽贸汽配、外贸出口4大联盟,组织并且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对接活动16场次。宝路汽车公司与长江供应链公司合作建成15万平方米金融仓,100余家企业入驻长江供应链平台,实现平台交易约3亿元,采购成本降低3%~5%。
加快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携手联通公司、林安物流构建数字产业链全覆盖体系,快速推进十堰联通智算中心和十堰工业码云网络站点平台建设,联合深圳开源网安公司共同建设城市供应链安全检验测试平台及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测试平台,加快建设“产业综合云平台”经济分析、东风悦享“无人驾驶”智慧公交等应用场景。实施“智改数转”,50余家企业正在开展数字化转型试点,其中6家企业已完成数字化改造,组织13家企业申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支持万联达、泰祥、宝路、广瑞建设5G工厂。
以水质提升为目标,系统治水护水。“厂网库”一体治理工业污水,建成十堰东部工业污水处理厂,推进12千米配套污水管网建设,易捷特、东风特汽等较大涉水企业已接入,出水稳定达Ⅳ类及以上标准。建设丹江口库区水质保障经开区分中心,强化9家重点排污单位在线家重点涉水涉气企业安装用电监控设备118个,加强智慧监管。2024年以来,县域跨界水质月度考核4次十堰市第一、2次全市第二。
以生态修复为抓手,消除环境隐患。推动河道生态修复,因地制宜打造小龙溪生态节点,建设健康步道2千米、生态停车场800平方米,治理山体滑坡约1200平方米,推进茅塔河5万平方米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工程,临河2家建材企业已全部搬迁并开展覆土复绿。
以绿色低碳为基底,加快产业转型。聚焦构建“绿色产业”,开展61个企业绿色化改造,推进9个企业VOCs治理项目建设,创建省级绿色工厂2家、区级绿色工厂18家。推广屋顶光伏项目,累计在赛力斯、万联达等企业及园区办公楼等70余万平方米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设施,年产绿色电力近5000万度。
联创区建设破题开篇。科学编制湖北自贸区十堰联动创新发展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税问智答”惠企政策宣传辅导工作机制、“车路云一体化”高效协同机制入选湖北自贸试验区第九批制度创新成果。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启动规划建设。十堰(上海)离岸创新中心、霍尔果斯二手车出口前置仓投入运营;组建二手车出口联盟,5家企业取得二手车出口资质。突破性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带”数字化的经济,做优做强林安会展经济和工业直播等平台经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已入驻企业64家,实现出口1.53亿元,“商用车大世界”项目实现销售额5000万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持续深化政务服务“3级(区、街办、村居)综窗”改革,推出“1+10+N”网格化政务联动服务模式,下沉178项高频政务事项在村居就近办。推进15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网上并联办。深化“汉孝随襄十”政务合作,“跨域通办”城市圈达8省16县(市、区)。扎实开展“经营主体高水平发展培育机制创新”和“税问智达机制创新”2项省级试点改革。探索开展“项目清单制”改革,打造开工、竣工“一件事”服务场景,“办问协同、征纳互动”办税服务入选“2024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4年以来,有效促进52个项目快开工、早投产,新增经营主体2074个,比上年同期增长9.2%。
外向型经济提质增效。成功举办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交易会,270余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参展,哈萨克斯坦、泰国等国际采购团、国内1000余家采购商参会,签约项目50个,总金额353.9亿元。举办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会,签订整车、专用车采购订单2300台。阿塞拜疆里士满汽车公司与十堰经开区国资参股企业觅亿汽车公司达成意向合作,未来1年将采购1000台“十堰造”汽车,出口东欧、西亚、中东等地区。
加快整车企业转型提质。推动易捷特S33新车型导入、新吉奥新能源增程式旅居车底盘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加快东风特汽氢能重卡、赛力斯增程式新车型的试制及量产,力促世纪中远纯电中重卡和电动物流车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东风氢燃料电池电堆等核心零部件在经开区布局。探索建立“车路云一体化”商业模式,推动林安智慧物流园、世纪中远无人驾驶、B保区无人接驳车等7类应用场景落地。
引导专用车企做大做强。加快建设宝路低碳产业园,引进应急专用车企业及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引导思诺威、京汉动力、盾甲、源久、联横在道路救援、应急电源、应急防撞、应急装备等领域发力。
推动零部件企业延链补链强链。紧盯已筛选的100家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目标企业,加快与剩余23家企业签订招商协议。围绕技改1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目标,对拟实施的50个技改项目做好跟踪服务。针对培育100家专精特新企业目标,引导136家目标企业积极申报。建立100家上市后备企业成长梯队,大力培育“金种子”“银种子”和“新三板”挂牌企业。
精准招引项目。精心办好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发挥“大财政”在更大范围集聚和盘活发展资源的优势,运用市场理念和“投行思维”,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引入产业。快速推进重庆亿众十堰算力(智算)中心新质生产力产业园、北京峰智睿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及关键零部件等15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做实谋划储备。抢抓政策机遇,围绕“打造世界绿色低碳城市”,加强“两重”“两新”等政策落实,推动经开区各类规划转化为千亿元项目库,争取年筹融资、项目投资100亿元以上。
强化要素保障。落实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机制,对79个项目实行台账管理,加快新经济产业园、宝路专用车产业园、广瑞、品兴、巨西、高周波、卓一、联增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打通影响项目进度的堵点、卡点。
进一步推进城市更新进程。加快红庙片区开发,适时启动陈家湾、清大药业片区开发。谋划杏树沟口2000亩工业用地和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1000亩工业、仓储用地建设。
加快重点城建和民生项目建设。完成孵化中心广场建设,推动人民医院新院区2025年元旦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寿康华悦郡商业综合体在2025年“五一”开门营业。快速推进“供水一张网”、居民燃气管网设施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失能特困老人养护中心等项目建设。
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国瑞观澜华府、寿康华悦郡、东方美境、建投瑞府等住房项目建设,适时推进建投瑞府及上湾安置区重启建设。落实购房奖补政策,有序有效盘活存量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吸引更多外地人、产业工人到经开区买房置业安家,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向良性循环转变。
扎实推进“联创区”建设。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打造高水平跨境货物“家门口进出口”平台。建好北京离岸孵化基地以及土耳其、尼日利亚公共海外仓。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带”模式,建设企业出海服务基地、二手车出口基地,支持155家出口企业链接全球资源市场,助推堰企出海、堰品出海。
全面推开大财政体系建设。收购、盘活21处存量债务资产。加快经开建投集团市场化转型,力争2025年底前资产规模达200亿元。对79个项目实行台账管理,提高入统率。对214个项目加快结算决算,增加有效资产。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启动扩区调区工作,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积极探索“管委会+公司”模式,充分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健全规划监测实施机制,做好“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工作及“十五五”规划前期思路研究。
(详细内容请关注《中国开发区》杂志2024年12月第12期(总第141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