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心

大合观察|绿色金融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最关键的推动力

来源:必发bf88唯一官方    发布时间:2024-08-23 21:41:36

  源在汽车上的多样化利用已成必然,除了电动化有目共睹,氢燃料电池燃料在重卡领域的应用,也已跟日、韩等国并驾齐驱。

  新能源汽车改变了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它对汽车后市场的颠覆也正在发生。新能源汽车4S店与传统4S店相比,专业技能不同,用户触点不同,整个收入结构也不一样——

  因为传统内燃机零部件与油液维护需求的消失,万亿级别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将出现巨大的结构性变化,增量几乎大部分来自三电维保,慢慢的变多的主机厂、经销商以及网络站点平台正纷纷试水预付费套餐产品,其底层逻辑分明可见服务套餐化的趋势。

  而互联革命带来的大量创新,包括底层芯片、智能座舱、上层应用等,不仅改变了我们的驾驶习惯,也改变了主机厂的收入流——因为互联,基于服务来创建收入成为可能,比如,它会打破之前座椅等产品的标配,取而代之的是按月收取服务「订阅费」。

  智能化则贯穿整个汽车制造、销售、使用、共享出行等多个领域,在这个趋势里,千亿级别的公司出现,比如滴滴、Uber在移动工具变成出行服务时,已抢到份额巨大的蛋糕。

  这其中,技术创新、结构变化都是多维度的,不只是材料、TMT、智能制造等领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政府角色也在随变而变。事实上,正如我们多次所强调的,在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之下,政府已经天然成为生态最大的拥有者。

  所以,对投资人、创业者、金融机构来说,与对产业具有洞察和深刻理解的政府站在一起,才真正有可能共建彼此促进的真生态。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技术层面已确定进入互动模式,而绿色金融则是可以打通整个生态的关键支撑。

  版图革命意味着整个能源结构要新能源化,在发电侧、用户侧都需要有足够多的资本,去投资足够多的新能源资产,才能推动碳中和社会的真正实现。

  「五大四小」电力集团慢慢的开始在发电侧持有新能源资产。在汽车行业,前半场是新能源汽车终端的电气化;在未来渗透率提高后的大规模发展进程中,把电池和充换电补能设施纳入能源体系进行统筹管理,与资产证券化紧密相连,是决胜出行行业后半场的关键。

  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概率可以超过50%,2030年则可达80%以上,那么,车载电池与充换电补能设施就变成了能源资产、储能介质和与电网互动的中介,也变成了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

  以此视角,电池不仅仅具备产业属性,还有金融属性甚至国家安全属性。所以车电分离,一定是大势所趋。虽然那一天何时到来尚无定论,但先行者都将是充满希望的星星之火。

  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因可获得、挖掘和处理全生命周期运营数据而拥有有巨大价值,未来,其间将孵化出百亿级别甚至千亿级别的公司来。

  而从电池回收角度看,如果电池银行中50%都来自于回收,那么持有矿,其实就持有了新能源行业的话语权——TWh时代,电池资产规模毫无疑问超过万亿级别,我们不需要拥有矿山,只要拥有电池银行控制权,就能成为新能源行业里的「中东」。

  充电基础设施每年复合增长指数达到50%以上,充电设备的销售规模,即使按4毛钱/瓦来计算,未来也是近500亿的市场规模;大功率快充,包括高压超充平台,更多出现在公共充电场景。

  对于用户来说,充储一体化能更好地服务用户,对于电网来说,有序充电是一个更好的保护,直流快充运营市场规模,大概也是上千亿规模。

  随着充电渗透率逐渐提高到50%,甚至70%时,公共充换电站一定会变成跟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需要全城全网覆盖,需要大家共同降低资金成本,进行更优的资源配置,更好地去跟电网互动。

  而储能的确定性,随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已是板上钉钉。对于重庆来讲,储能拥有一定的优势——峰谷价差较大,倘若国家电网配合,进一步拉开峰谷平的价差,并在政策上有更好的引导,在这个万亿级别的行业里,很有一定的概率会抢占先机。

  当然,电化学储能目前的经济性还未得到一定效果验证,所以当真正持有电化学储能电池,尤其是大规模储能电站时,需要认真算一下账——

  在什么情况下能使成本降低,能使企业有动机大规模持有电池,同时将其进行资产证券化,以获得未来更大规模的资金,来促进产业发展。

  资产如何能轻松的获得大规模低资金成本,实现稳定的现金流,又怎么样做高效运营?

  我们一直主张资产资本双轮驱动。本质上,就是用资产去布局包括电池资产、充换电站、储能资产等,改变能源结构,然后,用私募股权的方式去投资新技术、新模式、电力交易、能源互联网等方向,来分享行业发展的红利。

  碳中和转型,本质上是从传统能源资产向新能源资产转型,新能源资产需要大体量、低成本、长周期资产金额的投入,才有机会转变整个能源结构。

  过去传统融资模式正在逐渐转变,现在,通过能源数字化,绿色资产可以转化为资产证券化底层资产,随市场逐渐成熟,底层现金流也会显现金融模型。

  事实上,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这条路上。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机构,例如超过万亿级别的黑石等,所持有的资产大都是房地产类型,因为房地产租金相对较稳,能提供较为稳定、可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底层现金流。

  因此,新能源时代,我们一定要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要由具有新能源运营能力的机构提供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底层现金流。

  与以往资产投资不同,新能源产业需要股权投资,而且要让私募股权投资成为资产投资的哨兵,这在未来,将是新能源领域投资必备的认知和能力。

  在新能源领域,不断会产生新技术,甚至颠覆性的技术。必须用私募股权投资,即风险投资的视角去深度调查这些技术是否成熟,是不是能够大规模应用,可替代性是多少,发展前途及周期要多长,技术性风险究竟在哪里?

  否则,埋头于实业,去持有大量8年甚至10年后才可见到回报的长周期资产,无异于蒙眼狂奔,会遇到巨大风险。

  所以,在当下的趋势里,投资人的能力模型中,一定要有融会贯通的多样能力,找到资金和资源,筛选好的创业者,找到最好的技术和运营,将它们串连在一起,有效转动资产资本进行深度布局,才是致胜之道。

  我们所处的时代,竞合关系已发生根本性变化,需要一个真正有见识、有格局的平台,通过合作、合资、生态联盟,去把资产、运营、股权互助基金和整个产业串联起来,拆掉壁垒,共行共赢。

  当我们把更多资源高效地聚集起来,就非常有可能聚沙成塔,形成更大的力量,当这个更大的力量,被置于整个能源变革大潮之中,就非常有可能推动行业发展,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攀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上一篇:如何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实施路径
下一篇:一起来玩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