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制造转型故事丨共享赋能不只是让闲置设备转起来
来源:必发bf88唯一官方 发布时间:2024-11-28 21:18:23从生产设备到供应链平台,从创新人才到科研器材,共享经济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让上下游企业联系更加密切,同行业竞争变“竞合”,诸多企业从中受益良多。
沧州制造业共享方面有哪些新模式、新业态?近日,记者走进企业、园区进行探访。
10月15日,工作人员在黄骅模具共享智造平台的共享车间内加工模具。袁铮 摄
10月16日,坐落于盐山县的河北尚恒管道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恒公司)焊接车间内,工作人员穿上工作服开始作业。只见他环视周围环境,确认符合操作条件后,拿出手机,对准焊接设备上的二维码扫了一下,随后点击屏幕上的“确定”,焊接设备就转入正常使用状态了。
“这个车间由公司的合伙人管理运营。”尚恒公司总经理马占泉说,整个厂区里有8个工序合伙人共享这里的生产设备、操作人员等生产要素。
原来,尚恒公司采用共享工厂发展模式,把管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压制、热处理、焊接、推制等各道工序分解成不同模块,通过入股的方式与不同合伙人合作,由合伙人负责各模块生产,分别独立运营。
“我们有现成的设备,入股的合伙人可以‘拎包’入驻,极大减少了他们的创业成本。”马占泉说。
负责焊接模块的合伙人黄安军为共享工厂模式竖起了大拇指。“管道制造业生产工序多、产品型号多,初创企业没有足量资金上设备,工序多的活、体量大的活都不敢接,这里设备齐全,就是我们广接订单的底气所在。”他说。
共享模式下,在产能允许范围内,尚恒公司赋予入股合伙人极大经营权,这些合伙人不仅能干企业内部的活,还可以对外自主接单生产,多产多盈利,这极大激发了入股合伙人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也让整个厂区的生产设备利用率持续攀升。
马占泉拿出最新统计报表,设备利用率由共享前的不足60%提高到现在的90%左右,除了必要检修,设备基本不停,产能充分释放。这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目前,整个尚恒厂区年加工产值超亿元。
在沧州市,共享工厂的发展模式已进入多个行业。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买不起高价值生产设备的问题,让他们“起步即高端”,还有力推动了分散性生产转向全产业链集约化生产。
在沧州四星光热玻璃有限公司医药产业链国产化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医药用玻璃管拉管制瓶生产线已建成投用。未来,这里还将继续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建设共享生产线,打造集“拉管、制瓶、出库清洗、烘干灭菌、药品灌装、包装成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目前,基地已与10余家药企达成合作意向。
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沧州市24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中,有54家企业有意愿建立共享工厂。“我们将大力培育共享核心企业,开展生产设备、生产线等制造资源的协作共享,搭建集聚中小企业共性制造需求的共享工厂,开展高水平代工、协同生产等业务,减少设备重复投入,推动制造业降本增效。”沧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10月15日,黄骅模具共享智造平台的工作人员盯着电脑屏幕,不时点击鼠标,分发订单。
平台负责人刘雨介绍,他们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为长江以北模具及相关制造公司可以提供服务,打造了“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平台服务模式。
“平台接收订单后,工作人员会依照订单生产的基本工艺,进行工序分解,第一时间向相关生产工序企业推送,企业接单后立即进行生产。”刘雨说,平台通过共享制造模式集聚上下游资源,截至目前,已汇聚上游客户411家、下游客户136家,有力推动了当地模具产业链延链补链。
渤海新区黄骅市的模具产业发端早,早些年以作坊式生产为主,技术、产品都处于中低端,承接大型模具、精细化模具订单的难度较大,同质化竞争严重。
刘雨说,2012年,他们开始谋划建设共享平台,促进当地模具加工厂抱团发展。
刘雨把记者带到一个长方形金属模具前,预留孔整齐排列,模具表面光亮如镜,这不是一家公司的劳动成果。
黄骅模具共享智造平台引导各个加工厂练就自身强项,通过订单分解让企业专注于打孔、铣削、打磨等工序中的一项,促进中小企业专业化、标准化和品质化发展。“专一”的生产模式不仅让他们减少了设备投入,更加有助于在特定领域干出名堂。
为了让各工序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黄骅模具共享智造平台专门打造了线下共享车间,水电气、监控、天车、地坪等配备齐全,中小企业集中入驻,加工运转得更加顺畅,企业协作无缝衔接。
“我们还建设了共享仓库,每道工序完成后,把产品送入共享仓库即可,线上程序马上可以通知下道工序的企业取件加工,平台也会即时结算费用。”刘雨说。
如今,黄骅模具共享智造平台更为完善,建筑面积达3.1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共享设备58台套,可以为模具公司可以提供设计研发、产品中试、检验测试、培训孵化、信息物流、技术咨询等综合服务,以延伸产业链、激活创新链为动力,推动中小企业做专做精、规模企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沧州市还培育出河间市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园区创新服务平台等共享平台,围绕服务能力共享,加速推动制造业企业生产资源与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全面对接,满足物流仓储、产品检验测试、设备维护、供应链管理、数据存储与分析等企业都会存在的共性服务需求,加快从产品制造向服务延伸,推动集群企业融通发展、协作制造,持续引导全市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10月15日,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实验。袁铮 摄
10月15日,位于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正在忙碌。
走近一间实验室,科研人员打开煅烧设备,一组形似铁丝的金属中空纤维膜呈现在眼前。
“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多次煅烧,得到这种镍合金中空纤维高纯氢分离膜,通过它分离出的氢气纯度最高可达99.9999%,已达到电子特气的要求标准。”研究院院长魏俊富说。
掰开一根纤维状的合金膜,里面是空心的,如果不听介绍,很难将它与氢气提纯联系起来。
目前,这种膜已经应用到一家公司的工业废氢提纯项目,相较以前的技术方法,投资额不到20%,运行成本减少一半。
在这个研究院,每天都在发生科技成果与企业应用“双向奔赴”的故事。魏俊富打开手机微信,向记者说:“今天上午渤海新区黄骅市一家电容器生产企业主动联系到我,探讨膜碳电极的制备与应用。”
沧州市积极地推进本地企业与研究院沟通对接,促进研究院的人才力量、实验仪器与工业数据、工业技术等科研资源共享,赋能企业创新创业,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院成立2年来,几乎每个来沧州进行项目研究的天津工业大学科研人员都接待过主动前来寻求帮助或合作的企业。
为了进一步解决企业未来的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研究院的科研力量专门成立了“高新天工工业医院”。当前,这家“工业医院”拥有20支研发团队,针对企业科学技术人才匮乏、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等实际,学术“大咖”们通过主动问诊、深入巡诊、“一对一”接诊等方式,进一步推进科研资源共享,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像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这样的“科研共享”院所,在沧州市不止一家。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入驻优秀科研团队18个,与25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企业共享专家团队、科研设备等资源,加快成果落地转化;河间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共享科研力量,与当地再制造企业联手,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合作;盐山管道装备研究院通过科技成果共享,发表论文11篇,参编国家标准6部、行业标准2部……
近年来,沧州市积极汇聚社会多元化智力资源,打造技术共享中心,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便捷、低价、高效的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
沧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他们将积极地推进“共享制造”向“共享智造”转变,重点以全市4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为对象,围绕生产制造的所有的环节,运用共享理念和先进制造技术,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挖掘发展的潜在能力、释放转型动力,助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